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

語言會改變性格 - 陳頌紅

2010年10月14日 - 信報

從前我曾向自己發誓,在三十歲的時候,要學懂七國語言。不過自從十七歲拍拖開始,我就從男孩子身上學會一件事,原來誓言可以隨口說說,不用遵守亦不會遭受天打雷劈。於是,我再也沒逼自己履行學懂七種外語的承諾。

現在想想也鬆一口氣。因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指出,能說兩種流利語言的人,從一種語言換轉至另一種語言時,連性格或者對事物的看法都會隨之而改變。萬一我精通七國語言,我就可能存在七種不同性格,那不就變成了嚴重精神分裂病人?

研究人員邀請了一批西班牙裔女性進行實驗(她們都能操流利英語和西語,不過成長背景略有不同)。她們首先觀看一些以西班牙語作為口號的廣告,廣告主角是女性,看完後寫下她們對女主角的感覺。六個月後,她們會觀看一模一樣的廣告,但是廣告改以相近意思的英語表達。結果顯示,受試女性看的即便是相同廣告,但當語言不同時,她們的感覺也有差別。

這些西班牙裔女性表示,當廣告用上西班牙語,她們會認為廣告中女主角是獨立、外向、愛冒險和有勇氣的女子。但當同樣的廣告和女主角配上了英語,她們就認為廣告中的女子是寂寞、沮喪而心情混亂的人。

負責該項研究的Torsten Ringberg表示,這是一種自我感知轉變。雖然很多人可以同時說兩種流利語言,但總有一種的語言能力稍強,令他們說起來更舒服和自信。當他們接觸自己的強勢語言,領悟和反覆思考的能力都更勝一籌。但是當換上他們雖然講得流利,但相對來說稍弱的另一種語言時,便需要運用大腦中不同區域去處理看到的訊息,便有可能出現理解的偏差。

去年以色列海法大學曾研究一些能說兩種語言的人,在大腦受創後語言能力的改變。結果發現,傷者在康復後,第二語言的能力大大降低。當然也有例外。不久前有英國男孩在進行腦手術後,忽然會說優雅的女皇英語。看來,我是時候約見腦科醫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