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 信報
中國促消費政策已經推進了好一段時間,近日內地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至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4.27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3.5%,其中11月的增幅為3%,雖然低於10月的4.8%,但看似不太差。不過,再看看兩大一線城市的零售數據,差距之大立見,北京和上海11月按年分別跌14.1%和13.5%,跌幅驚人。
這一異常數據,與「雙十一」促銷活動提早有一定關係。北京今年1至11月零售數據跌2.8%,年初以來數據都是偏弱,10月卻錄得0.7%升幅,而對上幾個月都是下跌,7月至9月分別下跌3.8%、2%及6.2%。上海數據相若,首11個月數字下跌3.1%。另一原因是去年11月零售數據突然高漲,高基數下令今年跌幅更為明顯。
然而,這仍未能解釋到何以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首11個月都在增長,獨是北京、上海在下跌【圖1】;廣州、深圳情況稍好,首11個月廣州社會消費品零售微升0.3%,深圳更是錄得7.3%增長。
今年最早出現零售數據暴跌的其實是上海,6月公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下降了9.4%,其中商品零售額下降9.6%、餐飲下降6.5%,是2022年春季以來最差。其後陸續公布的數據都反映北京、上海兩大城市居民在日常開支方面都在縮減,而細分吃方面的開支跌得較少,個別月份不跌反升。
兩市餐飲業內捲嚴重
根據北京與上海統計局數字,兩地餐飲業都在出現嚴重內捲,價格戰令整個行業都利潤大跌。1月至9月份北京餐飲業收入按年減少4.3%,當中包括正餐跌11.6%、快餐跌0.3%、餐飲配送及外賣則升7%。首三個季度,北京餐飲業利潤總額急挫81%,至4.79億元,其中正餐、外賣及其他餐飲業首三季錄得虧損。
上海也有類似情況,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企業首三季營業收入1129.85億元,下跌4.8%;期內營業虧損8.5億元,去年同期仍有利潤36.03億元。
出現這種情況,應與北京、上海兩地中產面對各項高額供樓、教育開支,同時收入減少,都在降級消費。日用品消費在降級,外出餐飲也在降級,令行業競爭轉趨白熱化,整個行業的利潤都在流走。廣州、深圳餐飲業一樣不濟。
今年11月的一些細分數據也可看出內地消費降級細節,例如當月化妝品零售總額暴跌26.4%,可見當中的平價替代品消費新模式。11月的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零售額卻大增22.2%,這應該是多得以舊換新政策支持。內地政府在催谷消費方面十分落力,惟僅在以舊換新一項取得成績,其他行業消費品其實也應兼顧;餐飲業中小企數量最多,也僱用大量員工,若支持此行業,對消費、整體就業都有好大幫助。
內地出現中產流失或中產返貧現象,在亞洲並非獨有,區內其他地方也有類似情況。《經濟學人》指出,亞洲的中產階級曾是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然而,近年這一趨勢開始放緩,甚至在某些地區出現停滯。越南的中產階級增速已下降一半,印度作為亞洲經濟的重要引擎,中產階級仍在擴展,但上層中產階級快速增長之餘,低收入群體收入呆滯,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同時,發展中亞洲國家依然面臨着非正規就業和低勞動生產率的問題。印尼等國勞動力市場存在大量非正式工人,使中產階級難再擴張;泰國則被高額的家庭債務困擾,中產階級的消費和發展空間受限。
亞洲多國中層人口正流失
印尼情況可能較為嚴重,官方數據顯示,從2021年到2024年,600萬印尼人降至「新興中產階級」,官方用語經過修飾,實質意思是他們的生活水平幾乎已經接近貧困線。中產階級在全國人口的比例,從疫情前的22%下降到17%。
從1991年到2014年,亞洲中產階級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介乎3000至2.5萬美元)的年均增長率為6%,但在過去10年裏,這一增速已降至2%。在一些國家,中產階級的規模甚至出現萎縮,如果排除中產階級增長最快的印度,亞洲其他地區的中產階級已經停滯不前。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和千禧年代,亞洲每年大約有1900萬個家庭加入中產階級,並且增長速度逐年加快,到2010年開始放緩。疫情之後,自2021年以來,每年新增的中產階級家庭僅為1200萬,且大部分增長來自印度。如果沒有印度,後疫情時代的中產新增速度將降至每年僅170萬家庭。
經濟學人智庫(EIU)預測,除了印度,亞洲中產階級將很快停止增長【圖2】,甚至可能出現萎縮。內地中產階級在人口出現下降前已開始萎縮,這一變化更在加劇。如今前有樓市急跌,後有就業市道惡化,中產受累最深,以上零售統計數據也不令人意外。
原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