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日星期六

產後抑鬱症之謎 - 李維榕

2012年9月1日 - 信報

一位母親對我說,她誕下第一個孩子時,丈夫全神關注着孩子,完全不理會她的感受。當時她覺得很鬱結,情緒無法平定下來,家人見她壓力太大,需要休息,結果誰也不敢招惹她,讓她覺得更是孤單。這位女士的大孩子已經十歲,當年產後的感受,讓她至今還是耿耿於懷。

又有一位女士投訴,孩子出生時,奶奶發號司令,所有人都要聽從她的擺布,丈夫也只聽母親的,妻子完全不能扮演自己當小母親的角色,天天無助地哭泣。孩子已是成人,但是妻子的恨意不減當年。

也有一位妻子告訴我,她的丈夫酗酒,在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丈夫酒後推了她一把。她說:「我還記得當時他的兩眼猙獰,布滿紅絲,那樣子讓我永遠恐懼。」她的孩子也有七歲,自孩子出生以後,她就再也不肯與丈夫親近。

這些都是一些產後抑鬱症的例子,當時沒有處理,它的後遺症始終存在。

何謂產後抑鬱症?醫學上的解釋,都是歸咎於母親體內荷爾蒙發生劇烈變化,導致精神不安、情緒低落、緊張、疑慮,恐懼等等。嚴重時甚至感到絕望,傷害孩子,及自殺傾向。

一個嬰兒的來臨,應該是天大的好事,為什麼有些母親卻是完全提不起勁,甚至做出儍事來?這只是個人問題,還是與別人有關?

我們都知道,產後的母親特別敏感,特別需要親人的關懷。有趣的是,如果小母親情緒高漲,大部分人都只會給她加上一個產後仰鬱的標籤,很少人留意丈夫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他人為的因素。

我自己從臨床實例的觀察,很少見到無端端抑鬱起來的人,一個人心中的喜樂,總是與身邊的人與物有關,除非你是反社會的 sociopath,對別人的反應完全無動於衷。但人是需要人的動物,與你最親密的莫如自己的伴侶,你的喜怒哀樂,怎能不涉及你的另一半?

抑鬱症的一個化身

問題是,如果你問這些母親她們為什麼抑鬱,她們一時間都說不出因由,心理治療的道理,就是抽絲剝繭,一步步進入問題核心,因為一個人的真正感受,往往都埋藏在心底一個難以接近的角落,連自己都不一定意識清楚。問題是,沒有意識並不等於這些情緒不存在,它們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罷了,抑鬱症就是它們的一個化身。

前面所提到的第一位母親,就是因為孩子出了問題,逼着父母不得不探索彼此的分歧。開始時大家都只談孩子,好不容易才進入夫妻問題,由開始時客客氣氣,到慢慢透露隱藏多年的切身之痛,需要一個過程。說了很多無關痛癢的話,才好像不經意地透露當年產後的一段心結。事過多年,她的傷痛不減。她說:「說起來很覺慚愧,怎麼好像跟自己的兒子爭寵?」

但是與兒子或女兒爭寵,其實是很正常的心態,Freud 的 Oedipus complex,說的就是這一回事。父母子女的情意結,是個複雜的理論,不由得你不信。

有位記者想報道男士侍產假的討論,問我說:「如果父親也有產假,對嬰兒究竟有什麼作用?」我卻反問:「為什麼不問,對新母親有什麼作用?」

產後的妻子,比誰都需要丈夫的關注。

沒有開心的媽媽,就不會有感覺安全的孩子。只顧孩子不顧妻子的男人,又哪可能會有開心的妻子?

不要忘了小母親

偏偏大部分人忽略了這個簡單的道理,在擁着新生命的歡欣之餘,卻忘了小母親看在一旁的百感交集。

這些只是一些簡單的例子,其實很常見,很多妻子在產後期間,都承認會有各種微妙的內在衝擊。尤其是如果夫妻間本來就存有芥蒂,新嬰兒的來臨,就會更加容易觸動埋藏在心底的一池濁水。孩子的誕生,可以為父母帶來「危」,只感受到因為照顧一個新生命而心力俱疲,夫妻間距離愈加遙遠。也可以為父母帶來「機」,因為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夫妻會因為孩子的需要,而學習互相支持和配合,父母此時要建立的是一個三人的體制,少了一個都不成。

沒有好好處理的產後情懷,多年後都會繼續為夫妻關係帶來問題,甚至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嬰兒最能感應父母之間的暗湧,有焦慮的母親,就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近代發展的 infant psychiatry 嬰兒精神科,其中一個環節就是從母親的心態了解嬰兒行為,因為嬰兒行為大部分都是反映身邊重要人物的情緒,有時甚至長大了也如此。

我們就是因為這些大孩子所產生的問題,讓我們一步步地探索到父母的關係,又無可避免地回到母親的產後抑鬱。

都是丈夫的錯?

問起很多母親,都有產後的一段故事,讓她們鬱鬱寡歡。有時是埋怨公婆不公道,妯娌搬弄是非,有時是家中發生事故,打碎他們的安寧。但是歸根究柢,大都是怪責丈夫沒有站在自己的一方,不能保護自己。產後可以是一段多事之秋的日子,對一般正常家庭,都是一個敏感期。

如果丈夫有不良習慣,酗酒、賭博等其他問題,產後夫婦的爭吵就會更為劇烈化。小母親的抑鬱就更加無可避免。

如果妻子被認定有精神病,再加上產後抑鬱,那就更容易讓人把一切問題都推在她身上,完全把她當瘋子看待。我見過一個產後的精神病人,丈夫在人前不停用言語奚落她,讓她更是精神恍惚,無所適從,私底下就更難想像他們怎樣共處。後來怕她傷害孩子,婆婆就理直氣壯地把孫兒搶走了。一個母親長期處於如此無助的景況,想不發瘋也很難。

學習彼此扶持

當然,其他種種事故、經濟壓力、親人離逝,都會嚴重地影響個人心態。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活在逆境中的夫婦,他們唯一自救,就是學習彼此互相依賴與扶持。產後抑鬱絕少是個人問題,我們要求社會對她們負責,提供各項支援,以防這些小母親出事,卻很少把重點放在家庭系統,啟動家庭的資源,這只是治標不治本。人是離不開自己家庭網絡的,沒有健康的家庭生活,也很難有個人的精神健康。這並非怪罪家人,而是企圖打通家庭的經脈,如果父親是母親的心結,他也可能變成母親的良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