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 - 信報
對未成名的人來說,本文將會是一種鼓勵。已經成名的人,隨你看不看。
每次碰見蔡卓姸唱歌,不禁要問,世上聲線比她甜美、歌藝比她優秀、樣貌比她可愛的大有人在,她的成功究竟建基於什麼?強大的宣傳?市場定位?
劉子千那一曲《唸你》,我看過MV後真對其掀起的風潮摸不着頭腦,此曲唱法固然特別,但給我唱有何分別?世上「獨特」的唱腔何其多。
當然,在世俗人眼中,成王敗寇,成功必然有些優勝之處,某某歌星必然有些賣點,某某歌曲必然滿足了某些市場需求,某某演員必然有些氣質,某某經理人的眼光亦毋庸置疑。可是,這些摸不着的賣點、需求、氣質、眼光有多少是先見之明,有多少是「馬後炮」,沒人知道。
《哈利波特》的手稿曾遭八間出版社拒絕,若能從頭再走一遍,肯定出版商紛沓而至作者羅琳的門前,然而誰能保證《哈利波特》重蹈偉績?
近日網上瘋傳的文章《風沙渡——拒絕平庸》,究其過人之處,是作者王希的文采,還是改卷老師的慷慨?在另一個地球,假設同一文章拿「平平無奇」的九十七分,它會是「平平無奇」的另一篇好文章嗎?在第三個地球,同一文章再拿滿分,又一定傳得家喻戶曉嗎?
另一個地球的事,唯一說得準的就是誰也說不準。起點如一,結局也未必一樣。
五年前有過這樣的實驗。四十八首新歌,讓一萬四千多位註冊網民試聽,並供下載。第一批用戶的介面,歌曲隨機排列,只列出歌名及樂隊:
歌曲戊,樂隊E
歌曲甲,樂隊A
歌曲丁,樂隊D
……
不知道每首歌曾被下載的次數,亦即不受「潮流」左右,每人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歌下載。這介面迫 使網民對歌曲作出獨立判斷,愈多下載可視為歌曲質素愈高,不是人人贊同,但起碼這是最不受「潮流」影響的集體評價。同一介面給另一批人使用,歌曲人氣當然有差別,但還是有迹可尋,好歌通常受賞識,爛歌通常無人問津。
第二種介面,歌曲也是隨機排列,但同時列出下載次數:
歌曲乙,樂隊B,13次
歌曲辛,樂隊H,35次
歌曲庚,樂隊G,8次
……
看見下載次數,難免受人影響,學術說法是加添了social influence。此介面的用戶漸漸發展出自身的「潮流」,這個並不意外。問題是,如果重新開始,另一批用戶會否發展出截然不同的潮流,「歌曲排行榜」面目全非?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此介面先後試行了八次,用八批不同的用戶,在這八個「平行世界」裏,同一首歌的人氣可有天淵之別,潮流難以捉摸;不要忘記,他們聽着相同的四十八首歌。
顯示下載次數還有另一效果,歌曲的堅尼系數增加了(堅尼系數計算一組數字的不均程度,不僅應用於財富,任何一組數字都用得着),即是人氣「懸殊」了,受歡迎的更受歡迎,無人問津的更無人問津。
Social influence增加了歌曲人氣的鴻溝,亦增加了潮流的不確定性。
第三種介面近乎現實,最受歡迎的歌曲先行,social influence更加顯著:
歌曲己,樂隊F,50次
歌曲甲,樂隊A,43次
歌曲癸,樂隊J,31次
……
此介面也試行了八次,用八批不同的用戶,呼之欲出的結果是:人氣更懸殊,潮流更難捉摸。
實驗說明,起點如一,結局也未必一樣,尤其充滿social influence的時候。誰人走紅,哪首歌熱播,哪本書熱賣,哪篇文章傳世,只有事後孔明。
科學研究有時很矛盾,很努力去理解某些事,為的是能預知未來;當發覺未來無法預知,又要理解因何無法預知,希望理解之後便能預知,總是放不下渴望預知的情意結。承認潮流無法預知,應如何解釋其 unpredictability呢?
所有成功必須靠運氣
西方人取名也有潮流,以美國為例,「Ashley」這個在九十年代最普遍的女名,在五十年代近乎不聽聞;「Mildred」今日幾近絕迹,在1900年代是第九常見的女名。名字潮流看似不明所以,卻潛藏着一種十分有趣的規律,就是不論年代,縱然沒有中央計劃的取名制度,最普遍那一堆名字的頻率竟然自動吻合一條特定數式(例如第一頻率永遠是第二的若干倍,第二又是第三的若干倍,排名之間的頻率比例不隨時代轉變,儘管名字變了;此定律稱為power law,很多自然及社會現象包括唱片和書本銷量也吻合這條定律的),什麼取名策略能夠衍生這種宏觀現象呢?
無法回到過去逐家詢問之下,有些科學家創作理論模型,注入各種取名策略,看看模型吐出什麼樣的頻率分布。原來複製「以假亂真」的頻率分布易如反掌,只 須注入一種異常簡單的取名策略:在遇過的名字中隨機抽樣。即是說,父母在遇過的名字中隨意選一個給孩子,當所有父母這樣做的時候,名字潮流自會此起彼伏,模型內的頻率分布與現實世界不謀而合。(這不代表父母真的「隨意」,只是其集體行為的表徵與隨機無異。)
以這個說法,流行的名字並非有着什麼「過人之處」,純粹或然率使然。好像很難接受,但想深一層不無可能,假設名字像傳染病,每遇一人有萬分之一機會傳染,由於傳染性不高,任何一種傳染病大爆發的機會很低;但世上有成千上萬種傳染病,難保沒有一種成為「幸運兒」,連番穿越那萬分之一的裂縫,肆虐全球。此種傳染病毫無「過人之處」,其「成功之道」只有一件:幸運。中六合彩機會渺茫,但幾百萬張彩票之中,總有一張抽中吧。
歌曲、書籍、電影等文化產物的成敗能不能以此解釋?絕對有可能,未必是真相的全部,但極有可能是真相一部分。我們不也是在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隨機抽樣」揀選我們的喜好嗎?
集合本文線索,我不免達到一個結論:所有成功必須靠運氣,有些成功完全靠運氣。這也不錯,靠運氣的世界才是有希望的世界,因為幸運之神不會偏袒,至少我們這樣相信。若實力決定成敗,頂尖才會贏,那99.9% 的人未嘗試已經失敗,這是多麼沮喪的世界。
未成名的人,千萬不要放棄,成功條件你已齊備,缺乏的只是運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