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

難為飛龍定價值 - 陳雲

2010年3月30日 – 信報



飛龍遁逃,獅子現身。上周末,政府推出飛龍標誌的自願優化微調結構版,飛龍縮細了,龍身披掛三條綵帶,中間一條綵帶勾勒獅子山之形,也許是要象徵所謂獅子山精神。以香港的獅代替中國的龍,悄悄有了本地化的文化圖案。然而,綵帶乃往昔歌姬舞伎之器,妖冶不正,幻彩之色調蕪雜不純,綵帶迎風飄蕩,意味香港目迷五色,朝野心神恍惚。

多核難啃的價值

飛龍吐珠是中國的吉祥圖案,飛龍口中吐出獅子山便夠了,何必在身和尾巴貼多兩條幻彩帶,令綵帶游動無根?政府花費六百一十萬元,為二〇〇一年的「香港品牌」飛龍標誌注入所謂新動力,其中一百四十萬元是為「飛龍」標誌加上三條綵帶,化成「新飛龍」,官方說是代表香港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及香港拼搏精神。新的「香港品牌」將於今年五月在上海世博中亮相,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謂,新「香港品牌」包含五項香港核心價值,包括自由開放、積極進取、追求卓越、勇於創新及優質生活。

仁義禮智信,猶如嫖賭飲蕩吹,不論是善德還是惡習,五項都是雜亂無章,沒了根源,善不知何來之善,惡不知何來之惡。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而義由仁出,華夏若要說核心價值,仁便是了,毋須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亂舉一通的。漢唐都是一個仁字,近代列舉了五德、四維八德之類,不是說中國人的德行多不勝數,只是說中國文化價值之混亂無章而已。

殖民統治,價值失持

《論語.里仁》曰:「吾道一以貫之。」一地或一國之核心價值,不是九龍城以前的米舖—信義誠,也不是普通中學的校訓,誠、慎、敏、勤、信、義之類,湊足四、五或八個之數,便可完事。核心價值猶如源頭活水,乃文化體系之內核,可以生出其他支流的價值。例如美國的核心價值是自由,開出個性發展、多元一體(拉丁文E pluribus unum),甚至向外擴張,輸出自由與民主。自由乃美國立國之本,歷屆總統的就職演講,都是發揮此核心價值。

大體而言,英美文化體系的國家,自由是核心價值;歐陸國家則以平等為核心。至於仁愛或博愛,則是基督教文化的國家普遍有的。自由、平等與博愛,法國大革命的三個共和精神(republicanism),分布到不同的歐美國家中去,各有偏重。然則,在價值昏亂之地、在歷經殖民地統治而文化無法自主之地,或者在共和憲政精神仍未生根之地,就很難歸結出核心價值來。

二〇〇四年,經歷七一大遊行和沙士劫難之後,三百位香港專業、學術界人士聯署《香港核心價值宣言》。宣言列舉的香港核心價值有八個,依次為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以及恪守專業。

民主、法治及(施政)透明是制度而不是價值,此是後話,問題是何必要列夠八項,而且有些還是二合為一的,例如自由民主與人權法治?點算起來,這些核心價值,共有十四項之多,猶如聖誕樹上的裝飾品。

文化失序,亂炒一碟

台灣也好不了多少。馬英九於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日總統就職演說時,說「台灣人民一同找回了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這一些傳統的核心價值」,也是一找便是六個。既然說是傳統的核心價值,何以不是「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一個就夠,而是像江湖郎中抓藥材一般,愈多愈好?至於大陸,更不消提,五個堅持、三大紀律八大注意、五講四美三熱愛,八榮八恥,不一而足。價值舉的愈來愈多,仁心卻愈來愈少了。

台灣即使已經行憲,但共和精神仍未生根,而且該地歷經荷蘭、鄭成功餘部、滿清、日本和民國之統治,又是以移民為主要人口構成之地,文化意識仍未一統,故此只能列舉六個核心價值。至於大陸,未有行憲,中共初年行的文化政治又是內部的殖民統治(internal colonialism),肆意輸入蘇俄意識形態而摧毀中華傳統,至今仍未恢復文化元氣,列舉的核心價值,由建政初期的五個增加到現在的十六個(八榮八恥),不足為奇矣。

香港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這次「優化」飛龍標誌,將核心價值定為五個,比起二〇〇四年的八項、實質為十六項的核心價值,算是有所精簡,離核心不遠。套一句共產黨的老評語—比以前進步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