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 - 信報
根據美國兒科學院和加拿大兒科協會提出的指引,兩歲以下兒童不應接觸任何科技產品;三至五歲兒童每日可看一小時非暴力內容的電視節目,不應接觸其他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腦及電腦等,亦不可以打電子遊戲機;六至十二歲兒童每天可看兩小時非暴力內容的電視節目,仍然不可以接觸其他電子產品及打電子遊戲機;十三至十八歲的年輕人,除了可看非暴力內容的電視節目之外,亦可使用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及電腦等電子產品,以及玩電子遊戲,但花在電視及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能多於兩小時,每天玩電子遊戲也不應多於半小時。
當很多家長有這樣的疑惑:什麼時候能給孩子買個智能電話?打機多久才算沉溺?幼童懂得用小指頭控制平板電腦不是挺捧嗎?很高興終於有個有數據及研究為依歸的指引讓大家參考。
最主要的考量在於科技產品對腦部發展的影響。由出生至兩歲,人類腦部體積會增長三倍,迅速的腦部發展,會一直延續至二十一歲。而研究已證明,過量使用包括電視、手機、平板電腦及電腦等電子產品,會為腦部帶來包括專注力失調、認知遲緩、學習障礙、衝動及自我調控能力下降(導致脾氣暴躁、品行欠佳)等不良影響。不少孩子會出現閱讀能力障礙,甚至影響學業成績。在美國及加拿大,約有七成的九至十歲兒童因為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而影響睡眠質素。而出現於兒童及青少年之間的精神病,包括抑鬱、焦慮、依附障礙、專注力失調、自閉、躁鬱、思覺失調及行為問題等有嚴重上升的趨勢,專家相信亦與電子產品對腦部發展的影響有關。
由電子產品發出的輻射,以至暴力內容電視節目及電子遊戲對人格成長的影響亦不容忽視。香港以至全世界近年都出現了青少年殘暴殺害家人、朋友、陌生人或動物的事件,除了因為腦部發展障礙,亦與心理與性格發展有關,專家認為自小接觸血腥暴力會令人的同情心及同理心減弱,形成自私冷酷的性情,這種「症狀」甚至有個專有名稱,叫做「冷酷世界症候群(Mean World Syndrone)」。
爸媽細心想想
做個父母的人都知道,照顧孩子是非常消耗精神體力的一回事,照顧者想歇一會或是偷取一點私人時間,例如做家務時不讓孩子打擾,或是帶着孩子外出跟朋友聚會,想孩子安靜下來,好讓成年人可以好好談天,少不免有把手機或平板電腦塞給稚齡孩子好好娛樂自己的念頭。而電子產品的世界的確吸引,孩子一栽進去,可以一兩個小時不吵不動,同等的安樂時光,並非書本、玩具或其他替代品能夠提供。
成年人受引誘,意圖「出此下策」是能夠理解的事,可是我希望所有爸爸媽媽都細心多想一下,電子產品對孩子腦部的損害已被證實,在任何情況下,做父母的都不應主動為孩子提供傷害他們身心健康的東西,這是疼孩子的人最低限度必須堅守的原則。電子產品對孩子腦部的損害與毒品相同,如果我們不會主動買毒品給孩子服用,那我們也不應過早讓他們使用手機及平板電腦,或是打機。作為父母,保護孩子是我們的天職,別忽視了潛藏於生活之間的種種陷阱。
兒童教育工作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