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如何摸透孩子心? - 趙珊瑚

2012年7月14日 - 信報

自己身為一個母親,在我回憶這個做母親的心路歷程時,才突然發覺自己成長了不少。這個歷程除了學會很多育兒技巧之外,還有很多內心的爭扎,在細想下,這些爭扎大部分來自自己原生家庭的成長背景,及父母給我一直所灌輸的價值觀,和期望等。

例如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對女兒發表了一些有關價值觀的睇法,當時我並沒有在意自己所講的說話,其實是來自我的父母。因為小時候實在聽得太多,所以已經不知不覺地被同化,但幸好自己是一個心理治療師,所以自醒能力是一定要具備才能稱職。

在自省能力驅使下,我開始慢慢想到,那一番所謂對做人價值觀及睇法,其實是完全不屬於自己,只是我從小就不經過濾地深深印在腦裏,沒有用自己的角度去衡量,究竟這是否會適合自己呢?是否對自己重 要呢?完完全全忽略了,但是這些價值觀在牢牢鎖上自己之際,對自己的生活可能也造成衝突。

例如父母從小便說,大個後一定要從事專業才有出息,如律師、會計師或其他「乜師物師」,這其實大大阻礙了自我尋找及自我理解的過程,及至不能發揮內心的潛能。

不愛彈琴愛上網

我見很多的現今父母,也給予小朋友千百萬樣的課外活動,講到底也許是從父母的價值觀出發,有否和小孩子商議是否喜愛那些活動,也許是很少吧!記得有一次我看見朋友的女兒參加很多課外活動,在本人好奇的情況下問她是否喜愛,她說不喜歡,我又再問那為什麼要學,這女孩說因為爸媽想要,但又不想令他們失望才學。一個很生性的孩子,但是她的意願有人想像聽嘛?真的有點兒可惜。

這也令我聯想起一個真人真事,有一位很出色的學生 ,他剛考完了八級鋼琴,成績也不錯,但他考完後便把自己鎖在房間裏,什麼也不再做,只是不停地上網。他媽媽覺得很奇怪,因而問個究竟,兒子只輕輕地帶過說:「你要的我都已經給你考了,我已完成你的願望,現在是時候做我自己喜愛的事,那便是什麼也不做,因我已很累,沒氣力再想所謂興趣」。

關係與價值觀

雖然看見別人的好像容易批評,但若發生在自己身上,又好像有千百個藉口容許讓事情發生。本人從少讓女兒學習竪琴,開始沒有和她來個開放式的討論,只是輕輕問過便當她喜歡。到最後她由有些興趣到很勉強而斷續地學了一年多,當中有很多吵鬧,這些吵鬧也傷害了關係,到頭來女兒一句當頭棒喝,她說:「這是你喜愛,你覺得重要,不是我,我真的不開心。」

那時真的很痛心,自己以一顆為她好的心,灌輸自以為有價值的觀念。學一樣特別的東西對她有比較好的將來,不但有反效果,也傷害了感情。究竟關係重要或是硬銷自己價值重要呢?

以上的種種令我們做父母需要反思的是,每個人也是獨特的,甚至是孖生的,他們的喜愛及長處也許各有不同,何苦要硬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小朋友上?或許我們需要教的是道德觀,但價值或喜愛是很個人化的。作為父母應讓小朋友有空間探索及發揮潛能,和他們討論及當中帶有尊重是需要的,孕育一個有自己價值觀及睇法的小孩,可能當中得着更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