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一隻憂鬱的豬 - 陳頌紅

2010年8月23日 - 信報

我們都應該向科學家好好學習。因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新的研究對象和項目,不論豬狗抑或是豬狗不如的人,從蚊子的性生活,到豬隻有沒有假裝高潮,都可以是他們的研究範疇。這種對塵世間所有人所有動植物所有事情都抱着好奇而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實在叫那些連父母、愛侶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都不想發掘的人應該自我反省。

最近,科學家又開始對豬的情感和性格顯得很有興趣。他們反覆自問:「到底一隻豬,會認為盛了半杯水的水杯,是『半滿』還是『半空』?如何得知牠們是樂觀的豬還是悲觀的豬?」

如果你跟大部分人一樣,以為所有豬不是吃就是睡,應該都是樂天一派,那你就錯了。在牠們當中,並不乏多情、憂鬱和敏感的豬,牠們甚至可能會念幾首唐詩宋詞,只是愚蠢而沒有語言天分的我們,聽不明白而已。

英國紐卡素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農學系受到上世紀俄羅斯科學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一九○四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條件反射實驗啟發(研究人員每次餵狗時都會搖手中的鈴。之後,當狗隻聽到鈴聲,即使看不見食物,都會立刻分泌出大量口水),讓豬隻進行類似實驗。

研究人員首先令豬隻習慣在餵食、獎賞蘋果時聽到悅耳的鐘琴聲;而在拋一個不知用來幹什麼的膠袋給牠們前,就以訓練狗隻用的響片聲作為提示。然後,研究人員再將豬隻分成兩組,第一組可以住在寬大環境裏,有很多地方走動,隨時可以吸收自由空氣,累了,亦有酒店級數的舒服高雅稻草作為睡床。第二組運氣就沒那麼好了。牠們住在擠迫環境裏,沒有個人空間也沒有稻草,儼如坐牢一樣。之後,研究人員向兩組受試豬發出一種牠們從沒聽過的吱吱聲。第一組豬懷着好奇而樂觀的心情,走近研究人員,認定這種聲音也是發食物的表示。另一組則完全不敢走近,甚至流露出害怕和抑鬱的神情。

研究人員認為,豬跟人一樣,會出現這種「負面認知偏見」。正如我們遇到一兩件倒楣事之後,總認定將會發生的都是壞事。環境和際遇,往往就把一隻開心豬變成憂鬱豬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