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4日星期六

出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 陳頌紅

2010年8月13日 - 信報

挑剔別人的缺點,比剔牙齒還容易,而且,是大部分人的強項。

私底下,我也不介意在我信任的家人朋友面前,盡情地批評、踐踏,以及人身攻擊一些我不喜歡的人。例如「對,她稱得上漂亮—如果她的眼睛大一點、皮膚光滑一點、雙腿多長七吋,再減掉一百磅,也真算是美人」之類,取笑敵人的過程總是很爽(別怪我看穿你,我相信你也會這樣做,只是你不肯公開承認而已)。所以,我老早就犯了佛教五戒中「不妄語」的「不惡口」(即不謾罵、不中傷、不醜化他人)和「不綺語」(不說輕佻、無意義的廢話)。尤其對於「不醜化他人」一點,就更難做得到,那可是我寧神補氣、舒筋活絡的最佳良方。

不過打從今天開始,我決定稍為收歛一下。因為今年七月號《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一項研究指出,像我這種熱衷於妄語的人,在盡是看到別人不是之處的同時,也正在揭露自己陰暗,甚至病態的人性弱點。我牙關開始震顫。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心理學系副教授Dustin Wood要求受試學生評價三個他們認識的人。Wood發現,從評價者對他人的描述,已經可以掌握到評價者本身的性格、精神健康狀態、對社會的態度等。一個傾向描述他人正面人格的評價者,多數是開心、善良、厚道、有禮、謙遜,而且情緒穩定的健康快樂人。這些人滿足於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好的社交網,去到哪裏都是受歡迎人物。

相反,如果永遠只看到別人負面性格的評價者,多數是不快樂、自戀狂、反社會、神經質、思緒混亂、對一切都諸多不滿的討厭鬼。這些人最容易患情緒病,例如抑鬱症和妄想症。而愈是喜歡從負面角度描述他人的評價者,在別人心中的印象,都同樣負面。Wood認為,當你一味只懂批評別人,不願嘗試發掘他人優點的時候,自己醜惡真面目也正在被自己親手撕破。好吧!下一次我在批評別人的同時,會美言幾句,譬如「她自私、狂妄、小器、脾氣臭,不過男朋友卻英俊得叫人妒忌死了,討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