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中國近現代幾次重要從上而下精神運動

2010年8月23日 - 信報

新生活運動

新生活運動是1934年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推出的公民教育運動,橫跨八年抗戰。該運動最後因國民政府於1949年內戰失利「暫停辦理」。

「新生活運動」這個名詞,最早見於1934年2月17日,蔣介石在南昌於調查設計會所作的演說《新生活運動發凡》。演說中,蔣介石指出:

「 所謂革命者,即依據一種進步的新思想(主義),以人力徹底改進各個人以至整個國家之生活形態之謂。簡言之,革命即生活形態之改進也。吾國革命之所以迄今尚未成功,即在於全國國民之生活形態始終無所改進。」

「禮義廉恥」(四維)是新生活運動的中心思想。蔣介石要民眾把「禮義廉恥」結合到日常的「食衣住行」各方面。不僅是表面的市容清潔、謹守秩序,而是「要改革社會,要復興一個國家和民族」。蔣介石理想化地希望新運能使人民改頭換面,具備「國民道德」和「國民知識」,從根本上革除陋習。

除了「禮義廉恥」是新運的理論基礎,還有「三化」作為具體行動指引,即「生活藝術化、生活生產化、生活軍事化」。

整風運動

整風運動一般又稱作延安整風,是中國共產黨自1942年2月開始在陝甘寧邊區延安根據地所發動的一場政治和文化的運動,持續約三年時間。

所謂的整風是指「整頓三風」,包括「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各機關的成員組成學習小組,來學習中央指定的文件,包括官方文件和個人著作講話。

文件的內容主要在建立一套用於黨員和幹部的理想標準,包括以黨的利益為重,服從上級機關領導,不搞小團體,不搞個人主義或自由主義,重視馬列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遵從群眾觀點和上級指示,多吃苦少享樂等。這些原則要作為黨員自我批評的標準。

根據學習內容的行為標準,在整風中各黨員和幹部要開始檢討自己、其他人以及各單位,要求大家把自己的一切背景、行為甚至內心深處想法誠實交待清楚,毫不保留,然後讓彼此互批評,互相糾正。

這次整風運動中,批判了批評黨中央的作家王實味。毛澤東也發表了對後來中國文藝思想影響深遠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反右運動

「整風反右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7年發起的第一場波及社會各階層的群眾性大型政治運動,是在「整風運動」過程中又掀起了「反右運動」,前者是中國共產黨內的整風,後者主要結果是給中共黨外、黨內大量人員確定了「右派」身份。對於反右運動,改革開放後,中共承認執行過程中有「擴大化」問題,即「反右擴大化」。

清除精神污染運動

清除精神污染是中國共產黨在1980年代初發起的抵制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的運動。

1983年,爆發了對周揚、王若水關於人道主義和異化的批判,開始所謂「清除精神污染」運動。這是十年文革內亂以後中國正式開展的第一場「大批判運動」,左的思想普遍抬頭。

1983年,中共第十二屆二中全會做出決議,要求「同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製造精神污染的行為作鬥爭」。

清除精神污染主要在理論界和文藝界中進行,在該運動中,很多文藝作品遭到批判。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白樺的《苦戀》(又名《太陽與人》)。另外,後來遠走法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也受到這次運動的衝擊,據說其作品《靈山》就是在此次運動中,為了避風頭,領了人民出版社給予的稿費,出門遠行時開始構思的。

後來在當時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遏制下,這場運動經過二十七天後勉強結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