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7日星期四

嫁入新貴豪門翻身 - 方卓如

2015年12月16日 - 信報

《經濟學人》貴為全世界精英閱讀刊物,你閱讀佢嘅目的,除咗係希望追上吳克儉一個月睇30本書嘅數量,就係要將自己擺喺世界精英嘅位置,睇吓佢哋睇啲乜。你知道嘅叻人睇啲乜,就可以估到佢哋諗啲乜,繼而做啲對自己有利嘅決定。閱讀唔一定得益於內容,啟發到你思維可能令你得着更大。何況,有時精英讀物嘅觀點都未必一定啱。

阿里買《南早》,《經濟學人》同樣關心。中國新貴互聯網集團收購香港老牌報社,例牌關注點就係編採自由。最後一句話,如果易主後的《南早》報道香港內部衝突時唔得無懼坦白,咁就會玷污老牌報社嘅金漆招牌。睇完之後就知道精英讀物要照顧全世界,唔容易做到篇篇觀點都一針見血。

老牌報社未轉手中國新貴前,都已經唔係人民喉舌,只係唔識中文嘅鬼佬加上中環高級打工仔嘅攝時間讀物。好少見人認真地由頭睇到落尾,亦唔見得有叫人震驚嘅主題報道。《經濟學人》話新接手如果搞得唔好,會tarnish招牌。似乎塊招牌,一早已經俾唔知邊個tarnish咗。而家先擔心,等於有人跌咗落水之後,先至問有冇人唔識游水。

南早託俾阿爺 軟實力贏晒

報紙已經唔係報道真相嘅權威媒體,社交媒體先係有圖有真相。而家連小至交通意外,大至社會運動,市民都係靠社交媒體了解真相,而觀點就靠最新嘅老友充當意見領袖。電視機實況報道都唔反映真相,何況隔夜嘅文字報道?以前報紙地盤難求,報紙專欄係社會意見嘅代言。而家意見泛濫,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報紙再無能力培養意見領袖。老牌報社賣得就賣,中外皆是。《經濟學人》自己都俾大股東賣咗,《金融時報》又賣咗俾人,唔係太多人介意下手會唔會干涉編採自由。當你可以直接去到現場睇波,你仲會介意收音機講波佬夠唔夠傳神?

老牌報社去到互聯網新貴手,反而起死回生。唔係因為可以電子化搞新媒體,而係可以將百年老店託俾阿爺,等佢有一個名牌平台發表意見、放料,影響輿論。呢種無形嘅軟實力,唔係任何一份官媒可以比擬。老牌報社嫁入中國新貴豪門,唔單只翻身,美艷隨時直逼全盛時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