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過早汰弱留強違教育宗旨 - 許芷茵

2013年7月20日 - 信報

小六升中派位放榜後,收到不少父母的電話,都是焦急的聲音:孩子沒獲派原校升讀,或是獲派不合意的中學,怎算好?不少早已印好一疊疊文件第一時間拉了孩子逐家學校叩門,亦有寫信向學校求情,更有癡心人徘徊於心儀學校門前苦等校長路過,親口表明心迹,以示誠意。有一位徬徨的媽媽在聽筒的那一頭嗚咽,我聽着十分心痛,沒開口提議求位路線圖之前,先跟她說:「現在第一件事,你跟你的兒子說,也跟你自己說:這不是他的錯,是制度的錯;他沒有做錯事,你也沒有做得不夠。不過我們的確活在制度之中,既然制度要求,我們就攜手找辦法,就是如此。」

我是真心的,天下間有哪種教育制度,一個考全級中上孩子還要被原校踢出,由電腦隨機編配一家中學,如你不服氣這種跟運氣掛鈎結果,就要四方奔走找一個學位來安置自己?孩子只有十一二歲,一直考班中八至十名,絕不是個壞學生,卻在升中時被列為「不夠資格」,結果要跟在淚眼汪汪的母親逐家逐戶地叩門,好像做過什麼必須乞求大家寬恕與救贖的錯事似的,這對於孩子來說肯定是一個一生難忘的壞經驗,亦是香港教育制度最不能原諒的大黑洞,我希望父母們切莫偕子女墮入這邪惡的陷阱。

何必受教育

這是一個我常問的問題:教育是什麼?如教育只是傳授知識,讓孩子與年輕人掌握一種找生活技能,那麼何必還進學校?有錢的把用來供書教學的錢置層樓讓孩子收租吧,不必讓孩子念牛津哈佛;銀兩稍欠的要孩子學懂賺錢養活自己也不難,教他炒股票炒得小心又精明也有機會生活無憂。可是重視教育的父母都明白教育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們希望教育能給予孩子的,包括更多更多,例如訓練他們觀察、思考、分析、解難,裝備他們將來在人生每一個關口都有秘技傍身,隨時應用;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孩子有機會更了解自己,建立自我價值,培養自信,懂得自處;成功的教育讓孩子及年輕人對新事物自發地感到好奇,喜歡學習,同時亦注意責任感及同理心的建立,讓人思考在成就自己之後,如何讓自己成為社會與世界的正能量。

由細爭到大

有見及此,香港這種以考試分數定輸贏、過早汰弱留強制度實有違教育宗旨。孩子自幼稚園(現已進展至playgroup)開始就以「爭位」為人生目標,隨後小學與中學階段無不戰戰兢兢,學習是應付考試,考試是為保學位,我看不出以這種自小以功利為出發點的學習如何叫學生自發地愛上學習,更遑論終生學習或追逐夢想。是的,我們活在制度中,因球例不公允大字形躺在球場中央放棄參賽並不會推動我們往前走,可是鼓勵孩子繼續盡力把這場波踢下去的同時,我會真誠地告訴他們事實真相:「你們都很出色,一點都不比別人差勁,盡力把這場波踢下去就成,爸媽在這裏一直陪你。」你要孩子在這個升中派位不算滿意的逆境中學習變得更樂觀更堅強更能掌握挫敗,還是甘心讓他被早來的打擊打沉?你不能控制放榜結果,可是你能左右這結果對你孩子甚至整個家庭所帶來的影響。任何「危」中都有「機」,就是這不健全教育制度,為我們帶來真正教育孩子機會。

兒童教育工作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