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7日星期五

氣也可以當飯食 - 袁康就

2014年10月17日 - 信報

有云「氣足不思食」,練氣練得好,的確有飽意,沒有練過氣功的朋友是很難明白的。道家的內丹修煉是多元修煉,道教徒除打坐練氣,一般都有辟穀。辟穀因長期不食,飢餓感老早就消失。在修煉過程中,練者只靠呼吸、空氣和水。由於氣是主要「食糧」,也就有「食飽氣」的講法。

自古練氣技巧中確有「食氣」一法。「食氣」又叫「服氣」,分「服外氣」和「服內氣」兩種。服外氣又有口吸口呼及鼻吸口呼兩類。服外氣可強身健體,有病醫病。服內氣則是內丹修煉中提取真炁的工夫,不但醫治頑疾,還可以出神入化。

食氣要食清新空氣

怎樣食氣呢?首先,一個室外空氣較好的地方對練功很重要。我們當知道,食氣猶如食飯,進入體內提供一身營養的東西必須品質優良,所以,空氣質素一定要好,跑到公園去食氣會比室內食氣好,面對噴泉又比面對大樹好,如果是瀑布旁邊就更理想了!

食氣必須在日間操作,因為一日十二時辰計,由子時到午時為陽、為生氣,由午時至子時為陰、為死氣,服氣必須以生氣煉陽,早上為好。我們以站姿開始,雙腳平肩寬站立,兩手執「嬰兒拳」,即以四指押大拇指,置於小腹前。呼吸方法是鼻吸口呼,吸時腹脹,呼時肚凹。吸氣盡時閉息提肛,用舌頭在口腔四周撩圈,至口水出,咽之。放鬆肛門用口呼氣。此為一息之「服外氣」練習,為練功第一歩。

此「服外氣」法平時操練,可有强身健體之功效。如果我們要治病,則可以進一步練習第二步及往後的功法。

布氣繼之導引全身

第二步是「布氣」。方法是第一步食氣功法的加強版,即閉息與提肛均須大力及持久,至頭頂熱氣氤氳為度。

假若你已加強閉息提肛的力度然又未感覺到頭頂有熱,那你可以在閉氣的同時把頭上仰,舌頂上顎,直至你所能容忍的限度,才點頭咽津,放鬆肛門同時用口吐氣。

第三步是「導引」。導引指以意識帶領內氣運行,簡而言之,是以意行氣。我們布氣於頭部以後,便導引頭部之熱氣至十指指端,繼之導引到五臟,以至全身均有暖氣流動為好。

專注存思治療頑疾

導引以後,第四步是「存思」。凡有痛之處,皆可存思。現代人叫「念力」,內丹學叫「識神」。頭痛者,可存思頭;腳痛存思腳;腰痛存思腰。存思把內氣帶到痛患位置,以氣攻之。這種工夫,本是內丹常用的治病形態,以打坐姿勢行之,較為人所認識的經典是《黃庭經》,由晉代魏華存夫人所傳。

我們要治病,存思的力度必須到位,即是說我們要非常專注的存思。存思的意思,是大腦與患處建立連繫網路,好讓治病機制到達患處執行任務。專注力是讓那鋪好的網路更趨穩固,確定治病工作萬無一失。這種專注的存思,最好有高度的信心和誓神劈願的意志力!

作者為註冊中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