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2日 - 信報
有一天,陳太(化名)看見兒子在計算數學題: 「1+1=2;2+2=4;3+3=6;4+4=9;5+5=10;6+6=12」。如果你是陳太,你第一個反應會是責備孩子為何連簡單的數學題也不能百發百中,還是會讚賞他算對了五條數學題?其實,這反映了我們的心理焦點(psychological focus)是正面還是負面。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會傾向看見孩子的不足或問題,而忽略了孩子已擁有的、良好的一面?
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總有做得出色的地方,也有可以進步的地方。專注於不足的地方,往往會產生過多非必要的壓力。我們並不是要對問題視而不見,但讓孩子明白「好就是好」(good enough is good enough)的觀念更為重要。做得好,不代表沒有再進步的空間;做得差,不等於人生一敗塗地。父母由心的讚賞及鼓勵能讓孩子內心對自己產生希望感,才能更持續地推動孩子向前跑。試想想,孩子如果常常認為自己不夠好,什麼也學得比人慢、比人差,他又如何有動力一再嘗試呢?
負面的思維模式就有如小魔怪一樣,它會在孩子感到失意、沮喪、挫敗的時候,一點一點地侵蝕孩子的心靈。你希望當他們感到挫敗的時候,他會對自己說:「我做到的!」還是逃避、放棄嗎?因此,協助孩子建立正向的思維模式很重要。讓孩子明白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歷練成長的機會;每一次的成功,都可以慶祝生命竟能如此豐盛。父母們,你們的思維模式又是怎樣呢?
很多時候,父母因為疼愛孩子的緣故,當看見孩子有犯錯的時候,渴望去糾正他們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若孩子每一次犯錯,父母每一次也竭盡全力去糾正、改善他們,豈不是沒完沒了?生命的豐盛不在乎我們做對了多少事情,而是我們做對了多少關鍵的事情。若你能夠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仍能看到他們內在美好的一面,然後由心的鼓勵,它就像一粒種子一樣,植根在孩子的心中,讓孩子慢慢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以及被高度接納的溫暖。
孩子的生命轉化,並不是由灌輸多少大道理而來。我遇過很多孩子,他們不是不知道是與非,而是更在意父母的反應。孩子天性渴望父母的注意、保護、接納和認同。當孩子漸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依賴程度漸減,這份不安會讓孩子懷疑父母的愛。孩子在意父母有否不問對錯、不論好壞,儘管行為有多失當,還是成績有多卓越,都能夠完全接納自己,只因父母愛自己。我深信每位父母對孩子都有這份無條件的愛,讓我們站高一點、站遠一點看我們的孩子,減少專注他們的不足和問題,聚焦他們的優點和長處,高度陪伴他們走過一個又一個的低潮或高峰。
上帝創造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獨特且無可替代,但願我們更懂得孩子的尊貴,欣賞他們的美好。
LPD®教育系統設計者及啟導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