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近在外交上受到左右夾擊,繼釣魚島海域內有中國漁船船長被日本拘留而起風波,過去兩周再遭美國對人民幣不斷施壓要求升值,財長蓋特納更暗示人民幣當前的升值幅度應在百分之二十。
美國逼人民幣升值非始於今日,但當前這一波施壓行動,卻跟過去有兩點不同。首先,是美國國會採取積極姿態,啟動了針對人民幣滙率的立法程序,試圖循立法途徑逼中國政府就範,如果成事,北京日後除了要應付美國行政部門的針對措施,還要受制於國會的法律,中國將處於更不利地位。當屆美國國會由民主黨掌控參眾兩院,得大多數之利,金融市場預料國會極可能成功啟動立法,結果議員的反應並不熱烈,部分以農產品出口為主的州更在聽證會上表達一旦啟動人民幣滙率立法,可能令它們失去中國市場,延誤美國經濟復蘇。
其次,當前向人民幣施壓升值的行動,除了美國之外,歐盟也相當起勁;據路透引述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和歐洲央行官員見面時,後者表示人民幣兌歐羅滙率仍被低估,歐盟需要向中方加大施壓,改變目前的狀況。歐盟加入戰團,原因和美國一樣,都認為歐羅疲弱並非「正常」狀態下的結果,而是中方刻意控制滙率;歐盟各國目前都在衰退中掙扎,中國滙率升值自然有利歐盟對華出口。事實上,除了歐盟,美國還在游說其他經濟大國聯手向中國施壓,十一月召開的二十國首爾峰會,已「盛傳」各大國會向中國領導人面陳「放手」讓人民幣滙價加快上升;美國以外,中國將要面對更多向人民幣滙價施壓的對手!
自九月九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中間價一改過去窄幅上落的走勢,連續九個交易日上升(自九月十日起連續八個交易日創滙改以來新高)。中國新一輪滙改始於今年六月十九日,此後人民幣小幅升值,滙率彈性明顯增加,以九月二十一日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中間價計算,三個多月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幅達百分之二。近期人民幣滙率爭持再起,除了美國不斷造勢施壓,也跟美元不斷走軟有關。世界各國央行在九月十二日就巴塞爾協議三達成協議,這項旨在加強銀行業監管的法規並未如早前預期般嚴苛,結果令投資市場喜出望外,信心大增,資金紛紛流入風險較高的貨幣。此外,美國聯儲局最終會推行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救市已成市場「共識」,受此影響,近期歐羅、英鎊、加元等主要貨幣兌美元均顯著上升。以目前的走勢看,美國實行量寬已成常態,美元長期弱勢必對人民幣升值進一步形成壓力,換言之,中國政府必須作好長期面對美方施壓的現實。
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曾經撰文指出,新一輪滙改在四方面取得明顯成績,包括一、促使企業加大產品升級換代和創新力度,提升核心競爭力,有利於出口結構優化和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其二,擴大進口支持內需,降低進口成本,有助紓緩通脹壓力。其三,推動資源配置優化,有利促進經濟結構改善和更趨平衡地發展。其四,是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促進全球經濟平衡的努力,有利發展對外關係。但是,這也許是中國財金官員一廂情願的看法,至今為止,中國仍然無法扭轉儲蓄率過高及內需不足這兩大結構問題,美國一直視此為造成全球不平衡的根源,不管在其他方面表現如何理想,如果中國不能扭轉上述兩大現象,以美歐為首的發達國仍會繼續向人民幣滙價施壓。
儘管來勢洶洶,但正如我們過去分析,中國不會向美方讓步,放任人民幣大幅升值,一來中國政府決定人民幣邁向國際化,滙率必須保持相對穩定,否則升值太急會吸引大量熱錢流入,削弱了中國政府宏觀調控的能力。二來中國不願重蹈日本覆轍(任由日圓在八十年代大升),相比之下,中國對外貿依賴較日本輕,提升內需仍有各種可行方法;因此,外部壓力雖大,人民幣大升的可能性是極微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