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禍害」網上聲討群組曾引述于丹《論語心得》之《處世之道》:「心理學上有一種界定,叫做『非愛行為』,即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非愛性掠奪。」例如父母總是愛說「我為了這個家才犧牲了這麼多」或者「我因為你們才一身病痛」,然後就以此作為迫使對方按自己意願做事的感情根據。「世上所有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生命上分離出去。」不過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對子女全無期望?又有多少子女能做到無求於父母?
「父母皆禍害」這句說話源於英國作家尼克.霍恩比的小說《自殺俱樂部》(Nick Hornby, A Long Way Down. 題外話,尊尼特普鍾愛此書,已購下版權,準備拍成電影)。書中一個口不擇言、永遠闖禍的不受歡迎十八歲女孩傑絲(Jess),因為男友失約、姐姐出走、跟父母關係緊張,頓感生無可戀,於是在元旦夜,跑上倫敦著名自殺聖地「禮帽大廈」頂層(Toppers' House)準備自殺。後來她在頂層遇到另外三個也準備自殺的失意人,大家互訴心事,傑絲便以「父母皆禍害」來概括她的家庭生活(英文原文為They fxxk you up, your mom and dad. They make you feel fxxking bad.不過霍恩比這句說話也可能是受二十世紀英國詩人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影響。普拉金有一首詩名為This Be The Verse,一開始就是They fxxk you up / your mum and dad / They may not mean to, but they do)。
我曾在內地心理學家武志紅的博客中看過他這樣分析父母子女間的永恆衝突:「父母把自己擺在『糾正孩子問題』這樣的角色上,而沒有充分意識到,孩子的問題其實常常是對父母糟糕的教育方式的反映。」所以,「父母皆禍害」群組未必是把父母子女關係推向地獄的green mile。也許,大家反而找到另一個感情出口,看清兩代恩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