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6日星期五

廣告何須話滔滔 - 高潔

2010年8月5日 - 信報

關於化妝品廣告,羅蘭.巴特的《神話:大眾文化詮釋》作過一個小小心理分析:它和洗潔劑一樣,需要討好有關深層驅逐髒物的觀念。於是滲透變化,必須用上許多「原則」(活化、促進、滋養)或「精華」(生機、復蘇、再生)。新面霜全是「水性」、「超滲性」。因此化妝品廣告,定要附帶一大堆科學字眼兒,挺像那麼回事,又於是化妝品廣告很少會出精彩平面設計傑作,像法國海報大師Savignac那樣。

沙維涅亞克畢生作品六百多,基本上不用任何囉嗦解說。鐵路公司半價,乾脆就是半個女乘客、半個男乘客,各各攜袋、各各歡笑。「美極」(Maggi)罐頭牛肉蔬菜鍋,畫上一頭切了一半的紅牛,顧客一瞅就明白了—能放那麼豐富的肉,還能不鮮美嗎?偏頭痛滋味是怎樣的?好似一個男人腦袋打了隧道,日夜穿越萬輛重型大貨車,痛得人臉容扭曲—而只有右下角橙色的Aspro頭痛特效藥,可解救之。沙維涅亞克從不掩飾對廣告詞語題目的輕視,他認為「繪畫甚至就是思想本身,中國象形文字就是模範,當我創作海報時,差不多就是嘗試寫中國象形文字。」

漢語「車」字部首,凡跟「車」有關者,皆帶那模樣似車的部件。而一九五三年為Dunlop畫的廣告,淺藍底上,一個龍蝦色的駕車人。快樂開車:咦,車是隱形的?只需五個優質漂亮大輪胎就行。沙維涅亞克逝世前的二○○一年,出版了最後一本由他點評的畫冊,我一見就搶買一本。這一張畫旁邊,九十四歲的老頑童,手書「呈現愈少,說得愈多」。

Roland Barthes對他那套簡潔、普世的獨特語言至為欣賞。他寫道:「沙維涅亞克使用了一種簡單語彙,我們可稱之為形象的日常生活語言。」

沙維涅亞克從來不肯教書,因為「技巧不是我的強項」。其實他把簡單的紅、藍、黃對比,用得巧妙,突出主體。線條粗而有力,心思細而多竅。美學上獨樹一幟,無人可以仿效,也找不到繼承人。最妙的是,他化繁為簡不追潮流,使作品不帶時代痕迹。英國大報《泰晤士報》廣告:校服男童捧讀一張報紙:Top People of Tomorrow, talk The Times today。未來精英頭上一頂桂冠。一九五八年的畫,不是永遠可用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