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7日星期四

氧氣罩啟示 - 馬露明

2016年4月7日 - 信報

我剛結束家庭旅行,回程飛機上播放了安全示範影片,雖然過去已經看過很多遍,但今次卻令我突然有所感觸。影片中提到︰「先為自己戴好氧氣罩才去協助同行小童」,這句話實在有悖父母本能──難道我們不應該先幫助身邊人,尤其是那些無法照顧自己的一群?為什麼不是先照顧好孩子,再來關心自己?

先安己 後助人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都會把子女放在第一位,我亦親睹過不少例子︰有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坐私家車舒適上學去,情願自己擠公共交通工具;當孩子的考試迫在眉睫,家長不惜犧牲假期陪伴子女溫習;又或是寧可自己捱餓,都要先填飽子女的肚皮。這些小舉動反映了為人父母的普遍心理,他們總是先想到子女的需要,願意將「氧氣罩」讓給孩子。但是,這種做法恰當嗎?

我絕非主張父母不應該愛子女,甚至為他們作出適當的犧牲,然而「先為自己戴氧氣罩」的態度亦並非無道理。試想像遇上緊急情況時,如果我們連維持基本呼吸也成問題,又如何去照顧鄰座的人?反過來說,惟有先安頓好自己,才有餘力去幫助別人。

在最近一次教師培訓講座中,我談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不只是身體,還有情緒、精神和社會上,而身心靈的健康將影響我們與他人的互動關係。猶記得有次晚上睡得不太好,翌日卻要上一堂頗具挑戰性的課。由於缺乏充足休息,令我在課堂上的表現大打折扣,無法對學生的需要即時反應過來,以至當有同學破壞規矩,我亦變得比平日嚴厲得多。自此以後,我許下承諾要照顧好自己健康,以最佳狀態履行老師的職責,也就是說我需要先把「氧氣罩」戴好,才能令學生真正得益。此番道理放諸四海皆準,特別是作為孩子最親密的父母。

家長有時會被壓力迫得喘不過氣來,不免帶着負面情緒與孩子相處,因此需要有一個「氧氣源」來維持身心健康。不要忘記為自己留一點時間好好放鬆,做運動、與朋友相聚、享受按摩、看電影,又或讀一本好書皆可,讓自己快樂起來才有能力照顧孩子。否則,若我們任由壓力侵蝕健康,便不能妥善管理情緒,甚至因壓抑不住怒火而對子女惡言相向。更糟糕的是,孩子亦會在潛移默化中「效法」了父母的壞脾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孩子傾向學習我們的行為,而非依照我們的指令來做。最後希望大家也能謹記,好好愛自己才是愛孩子的表現,你準備好自己的「氧氣罩」了嗎?

教育系碩士、JEMS Learning House校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