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24日 - 蘋果
六月底在斯洛文尼亞遠足時,在山野間數度被大蛇阻路。憑藉多年在急症室醫治蛇咬患者的經驗,在確定元凶並非毒蛇後,便繼續跨步上路。
其實香港每年約有90宗蛇咬病例,大部份病人均於公立醫院的急症科病房接受治理,資深的急症科醫生對毒蛇皆有很深的認識。診治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是根據病人對蛇的描述,推測是否被毒蛇咬傷,並根據病人的臨床中毒反應類型,判斷病徵是否與被鎖定的毒蛇脗合,從而決定最終的治療方案。
辨認毒蛇並不十分困難。除海蛇外,陸居的毒蛇頭部一般呈三角形,腮部腫脹,並長有一對尖銳細長的毒牙。本港最常見及最常咬人的毒蛇為青竹蛇,渾身翠綠,只有尾部略呈褐紅色,有別於全身翠綠而無毒的翠竹蛇。牠的毒液能破壞人體凝血功能而導致嚴重出血,及引起傷口附近的軟組織壞死。
其次是金腳帶和銀腳帶,特徵是渾身分別以金色或銀色的環狀粗條紋與較窄的黑條紋相互區間,其分泌的神經毒素能使肌肉癱瘓,嚴重者能致呼吸衰竭而死。再者是俗稱飯鏟頭的中華眼鏡蛇,特徵是受刺激時頸部常擴張成弧形塊狀,擺出一副昂首吐舌的兇惡模樣。牠的毒液主要含導致肌肉癱瘓的神經毒素,和引致軟組織壞死的細胞毒素。市民被上述毒蛇咬過均有死亡風險。
被蛇咬的人士應保持鎮定及立即停止一切劇烈運動,並盡快報警求助。在安全情況下應嘗試觀察蛇的特徵,以提供有用線索予醫生簡化診治過程。試圖用口啜去傷口內的毒液只是武俠小說中的情節,效果適得其反,必須制止。急症科醫生會因應病人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抗蛇毒血清進行治療。
瑪麗醫院急症科副顧問醫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