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

如何千杯不醉? - 陳頌紅

2011年12月20日 - 信報

首先,我要聲明,「千杯不醉」只是一個略帶誇張手法的形容詞,我總不相信這世上真的有人可以千杯不醉。即使有,我亦由衷祝福他那可憐的肝。

今年十二月號《科學人》雜誌提到一種「特定情境的耐受性」效應(situational specificity of tolerance),在一九七六年,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心理學家Shepard Siegel就指出,當我們在某種情境,對某種外來刺激物有了適應性的話,我們對有關刺激物引起的反應就會降低。

舉例,曾有一項研究把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人在酒吧喝酒,另一組人在辦公室喝一種添加了有汽礦泉水的酒。照道理,第二組人所喝的酒已被沖淡,理應比第一組較不易醉。但是結果卻相反。在辦公室喝酒的人,反而顯得更亢奮,也更有醉意。

Siegel解釋,這就是酒吧與辦公室造成的情境區別。即是說,當我們坐在酒吧裏,我們的身體就會作出喝酒的準備,於是我們對酒精的耐受性變得更強。這跟經常出外應酬喝酒的人,為什麼會訓練出較好酒量,似乎確能千杯不醉一樣,原因就是身體在抵達社交場合之際,已經發出「來吧,我預備好了」的訊息給大腦,令大腦有較長時間保持清醒。

又例如當我們習慣了在某一個鐘點吃飯,每到那個時段,我們的身體就會作出吃東西的預備,所以特別感到餓。

Siegel也提到一項有關咖啡因的研究:慣性每天喝咖啡的人,如果改由靜脈注射去吸收跟他們平日所喝咖啡而吸收的同等分量咖啡因,身體就會因為情境不同而產生變化,令他們心臟血壓上升。二○○五年,俄亥俄州立大學三個學生創造了一種有咖啡因的酒精飲料Four Loko,因為造成很多消費者醉酒住院,FDA認為是咖啡因加上酒精的不良反應,要求Loko停止加入咖啡因。Siegel就反駁咖啡因加快酒精吸收的謬論,認為這同樣是「特定情境耐受性」的影響。因為Loko的外形設計像汽水,味道有如果汁,令它看起來不像酒,因此大家喝的時候就沒有心理準備,才大大降低了警惕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