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

無「私」世界 - 占飛

2011年12月19日 - 信報

「分享」成為今日社會的流行語,不知馬克思泉下有知會有何感想。

財富與土地的共有和合用,是共產主義的特點。它的大同理想,是馬克思在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me提出的「各盡所能,各取所需」(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這正是sharing的最高境界。

在馬克思的眼中,資本主義不道德,因為它合法化和常態化資本家對工人勞動力剩餘價值(surplus value)的剝削。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資之間的真正分享根本沒有可能。互聯網和社交網站的檔案共用技術 (file sharing technology),當然是馬克思所無法預料甚至無法想像的。

這些技術沒有改變,也改變不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本質。可是,無可否認,它為社會的不同群體提供了一個共享、共用和共有的平台。世界沒有因此變得更communist,但肯定更communal。

科技發達分享文化大盛,分享科技發達,個人的私隱成為最大的犧牲品。多年來,FB鍥而不捨,千方百計要將它所知道有關我們的一切與其他人分享,包括它的廣告商。超低能社交網絡遊戲Farmville的生產商Zynga賺大錢,也是因為它能夠像抽濕機那樣,將遊戲者的資料抽乾抽淨。

的確,用戶的數據和資料已經成為互聯網上真正流通的貨幣。可以預期,in the name of sharing,來自四面八方(包括我們自己)對私隱的侵犯將會進行得更徹底、更不着痕迹。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文化雜誌《紐約客》(New Yorker),最近一篇報道的題目就叫做〈私隱流失的指數式增長〉(Exponential Growth of Privacy Loss)。

最終,這會導致私隱這概念的重新定義;而由於一個人的自我意識與自我形象與他的私隱有密切關係,私隱的不斷和大量流失,最終也會改變我們怎樣看待自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