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

幽門螺旋菌,情緒與胃病 - 關德祺

2014年12月3日 - 信報

三十年前澳洲兩位醫生共同發現幽門螺旋菌(HP)是胃炎、胃潰瘍的主因,並獲2005年諾貝爾獎。現凡胃痛、消化不良、噯氣、胃灼熱等慢性胃病,必先做HP檢查,如有發現,醫生會建議連續服用一至兩周抗生素以消除這種病菌;對於嚴重胃炎、胃潰瘍、高風險胃癌的病人,醫生會強烈建議消除HP。

於是有人以為HP是胃病的根源,以至有些例行身體檢查也將HP列入項目清單。林生林太兩夫婦都沒有胃病徵狀,驗身時發現林太胃部染有HP,林生則沒有,醫生A建議林太服用抗生素,除之而後快;醫生B卻不建議服用抗生素,認為可以與HP和平共處。林生林太來問我是否要服抗生素,有沒有替代中藥,我解釋了一般HP常識,建議她就自己的情況再諮詢醫生,如有需要可看專科醫生,才作定奪。

即使與帶菌者緊密接觸,也不會人人受感染,一個調查發現結婚夫婦如果其中一人感染HP,配偶的感染率是68%。況且,即使HP得以在胃、十二指腸的黏液內層膜滋生,並不都會引起胃病症狀。所以可以推想,胃病成因主要是關乎體質,HP只是致病過程中的因素。

殺掉HP真的一了百了

答案是否定的,例如胃潰瘍病人HP的感染率為70至90%,即起碼有10至30%胃潰瘍與HP無關;又例如,臨床試驗帶HP的胃潰瘍病人用抗生素治療,當中20%會再次患上胃潰瘍。

近年有研究指HP具有多種菌株,DNA差異甚大,只有少數菌株會造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在HP帶菌人數持續減少,胃癌發生率大幅下降的同時,食道腺癌卻急升,令人懷疑殺滅HP可能造成顧此失彼的情況。此外,HP抗藥性的問題近年開始浮現,在香港雖然HP帶菌人數逐步下降,但HP抗藥性卻逐漸增加,令人擔心抗生素最終無法控制HP,或者引起菌株變種。

傳統中醫不管有沒有HP,總以病人臨床表現來分析病因,其中情緒壓力是胃病的常見因素,機理是由於鬱怒傷肝,肝失疏洩。若造成肝氣犯胃,則胃部脹痛,痛連兩脇、噯氣、吞酸嘈雜、消化不良;若造成肝胃鬱熱,則出現熱氣徵狀,例如胃部灼痛,似飢非飢,泛嘔酸水,口乾口苦,心煩易怒。

作者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