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日星期一

播種 - 馬露明

2013年11月30日 - 信報

與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播種的故事:農夫把種子撒在四種不同的土壤上,落在道路上的種子被雀鳥吃掉;落在石地上的很快開始生長,但因為缺乏滋養,轉眼便枯萎了;落在荊棘園上的種子萌芽後便被荊棘的刺阻擋生長;餘下的種子落在好的土壤上,結出的果子比被撒下時要多出百倍。

很多時候,當我教導小朋友時,我覺得自己像一個農夫,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就如農夫播種。當我與小朋友交談和教導他們人生價值時,我把種子種在他們的心靈裏。種子着陸後,直到它們開始萌芽和結出果實,我們才能真正看到它們。但因為我不會知道自己撒出的「種子」會落到哪種土壤裏,我選擇忠實地撒播好的種子。

給孩子的說話

有些我說的話可能撒到「道路」上,他們轉眼便拋諸腦後(哀哉)。就如雀鳥吃了撒在道路上的種子,給孩子的說話有時會被分心和善忘「吃掉了」。

有些說話可能被撒到石地上,缺乏水分的幼苗很快便凋謝。正如種子需要水分,我們說的話也需要不斷地鞏固和重複。如果我們只對孩子說了一次他是個天生的演說家,但卻沒有任何機會給他使用和磨練自己的技能,他不太可能會繼續發展這項才能或相信自己擁有這項天賦。缺乏強化鞏固會把說話的價值殺掉。然後有些我說的話可能最終落在荊棘園裏。假如我跟一個孩子說他很聰明,因為他擁有很好的人際技巧,但除非他也從其他人口中得到同樣的評價來鞏固,否則他的信心不會增強。假如他回家後,有人說他很笨,因為數學測驗拿不到A,這些荊棘般的評價將阻擋我對他說的鼓勵說話在其心靈中成長。

五年前的種子

最後一種「土壤」是我的生活意義。有些我說的話和教導的價值終會落在好的土壤裏,幫助小種子成長,而且它可以長大很多倍。我記得首年教導品德教育,很多人質疑教導孩子價值觀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但我依然繼續播種。我堅持教孩子要持之以恆,要懂得負責任和回饋社會,我堅持帶他們探訪不同的社區,並讓他們幫助本地慈善機構籌款。

就在上星期,我看見了五年前撒下的種子結出了果實。我看着一群學生長大,從JEMS(我的品德教育中心)開辦開始,我看着他們由一無所知的小一學生,長大成充滿知識的成熟學生。上星期,我們在班裏討論這個聖誕可以怎樣回饋社會。他們彼此之間有良好的溝通,討論需要注意的社會議題,也對社會的人充滿同情心。他們開始集思廣益,並規劃為慈善機構舉辦募捐活動。他們每個人都貢獻了自己的獨特才能來策劃整個項目,令我十分驕傲。他們展示了我過去五年教導的所有價值,我知道我的說話已經落到好的土壤中。

我每天繼續教導孩子,我依然不知道他們那天是怎樣的土壤。我不知道他們留住了什麼,轉眼會忘記什麼。但我會像農夫般不斷播種,因為我有信心總有一些事情會永遠記在他們心裏;我會繼續播下品格與價值觀的好種子,因為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看到滿樹的果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