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日星期五

蘿蔔與棍(一) - 萬家輝

2014年10月1日 - 信報

曾經聽過「carrot and stick」的管理方式嗎?翻譯作中文大概是「恩威並施」;或獎勵好的及懲罰壞的行為。這類獎罰法則,不斷被應用於我們生活中各個領域,小至兒童行為管理,大至制定法律,或多或少都會用上這概念,時至今天,仍有很多人相信這管理行為及動機的不二之法。

Glucksberg於1962年做過一個相關的研究,他嘗試給兩組受測試者相同的思考難題,他們只要跟隨指示便能找出答案,其中一組受測試者被告知,只要他們是最快解決問題的首25%,他們便可以得到5美元的回報(大概是今天的320港元),而如果他們是最快的一個,更可以獲得20美元的獎勵(大概是今天的1,280港元);至於另外一組則沒有任何回報的安排。結果正如大家預測般,有報酬的一組比較快便能完成任務。這似乎是「carrot and stick」的最佳證明。

但Glucksberg的研究卻沒有就此結束,他設計了另一個比較複雜的難題,而解決方法需要兩組受測試者「跳出思考框框」,用不同角度的觀察及理解,才能找出答案,而只有其中一組依舊會有5元及20元的獎勵計劃。問題來了,你會以為哪一組受測試者能更快成功解決問題呢?

答案或許是你不會接受的:沒有報酬的一組比較快便能完成任務。你可能會質疑這研究的可靠性,不過這個實驗已經被重複了無數次,而每一次的結果也是相同的:沒有報酬的一組比較快便能完成任務。可能大家會困惑不解,為什麼沒有得到「着數」的會有更佳的表現?那麼「carrot and stick」的法則又是否錯誤?

學者們反覆測試,結果證實了「carrot and stick」獎罰方式只能應用於從事簡單工作的工人身上,即在不太需要思考的工作上,愈多的獎勵能有效提升效率。但對於需要複雜思考、跳出框框的工作時,更多的獎勵不但未能鼓勵工作,更會使工作效率減低。

作者為臨床心理學博士、資深輔導工作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