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孩子眼中理解的世界 - 陳志耀

2014年7月12日 - 信報

假設你的孩子認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人,有一天,他去到一個聖誕聯歡會時,雖然靜靜地站於一角,心裏卻期待着同學們能夠邀請他一起玩。但過了很久,都沒有同學去邀請他。

此時,他看見別人玩得很快樂,心裏就產生一種孤獨感,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甚至有位同學只是遠遠的看着他,他就以為那位同學是瞪着他、討厭他。父母們,如果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訴你學校的同學都不喜歡他,你當下的反應是怎樣的?你認為事情的真相是這樣嗎?

眼中世界真實嗎?

所謂「事不困人人自困」,很多時候困擾我們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產生的情緒和感受。就像故事中的孩子,他所經歷的孤獨感是真實的。父母有時候為了讓孩子走出負面的情緒,或許會嘗試跟孩子解釋他們遇到的狀況,或嘗試去認同或否定孩子的感受。然而,孩子有時候所產生的感受與情緒,或許是他們戴上一副不合度數的眼鏡有關。

每個孩子成長的背後,都有一套建構自己世界觀的基礎觀念。這些觀念或許是從社會中學習而來,或許是父母從小到大灌輸而來,更有些可能是從人與人互動當中,透過經歷而學習得來的,最後成為孩子眼中理解世界(perceived reality)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副眼鏡,孩子戴上一副怎樣的眼鏡看世界,世界就是怎樣的。試想想,如果孩子戴上的是一副黑色的眼鏡,你認為他眼中世界的影像是怎樣的?

固有的理解視域

無論你是否意識也好,我們都不自覺地戴上一副眼鏡,去理解我們身處的世界。然而,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的成長都有着自身的限制,當中或多或少對某些觀念的理解,都存在着一些偏差或誤解。因此,我們戴上的眼鏡,也或多或少有某程度上的扭曲。

正正有這種偏差,有時候孩子對事情產生的感覺,對事情本身的理解,或許與事實有着一段距離。試想想,如果我將一條五吋闊的木條放在地板上,並要求你在上面走過,你也許會覺得很得心應手。然而,如果我把這條木條放在兩幢大廈之間的話,縱使明明你有能力走過也好,你也免不了強烈的恐懼感覺,因為你知道只要從高空墜下的話,你的生存機率不高。

因此,協助孩子除下舊有的眼鏡,重新檢視自己過往的觀念是很重要。而更關鍵的是,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有些感受與情緒可以是真實的,但郤可能來自於一些非理性或扭曲的事實。當他們換上一副新的眼鏡去看待事情的時候,舊有的感受也就隨之消散。父母們,讓我們都重新檢視一下自己的眼鏡,與孩子一起走出舊有的框框,讓彼此都能有更多的角度看待世界。

LPD®教育系統設計者及啟導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