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星期五

父母子女溝通典型毛病 - 趙榮德

2014年8月8日 - 信報

如果你問我,人與人之間最理想的關係是哪一種?我會毫不猶疑的答是朋友的關係。為什麼是朋友?因為這種關係要互相尊敬,互相了解,互相忍讓,就算話不投機,也可以暫時離開一段時間,心情回復後再繼續發展。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卻不是那回事,因為社會與文化傳統對父子這種關係有要求,《三字經》不是說「養不教,父之過」嗎?我記得,兒子一歲開始喃喃學語、在家中亂玩東西時,便開始有壓力。我時常對自己說:「我應該怎樣教兒子呢?」

「典型十二種」毛病

一想到「教」,又便記起《三字經》的跟着兩句「教不嚴,師之惰」!原來管教是不能仁慈、不能呵護;原來管教是要嚴厲,要「惡死」的;慢慢地,作為一個沒有經驗的父親的我,便犯上高登博士(Thomas Gordon)父母與子女溝通的「典型十二種」毛病。各位家長可以細讀以下各項,看看你有沒有用過:

一、命令:最高用的一種,給孩子一個指令,規定他該做些什麼或怎樣做。例如「立即把電腦熄掉!」、「不准駁嘴!」

二、恐嚇:第二個最常用的技巧,警告孩子如果膽敢做某事,便會承受某些後果。例如「你再嘈,我就摑你!」、「你再打機,我就唔俾飯你食!」

三、教訓:告訴孩子正確待人處事方法。例如「你必須對嫲嫲爺爺有禮貌!」

四、建議: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我建議你直接和校長商談好了!」

五、曉以大義:用一些個人經驗、見聞來影響孩子。例如「你一生最好的朋友都是在中學找到的!」、「禮貌是成功之鑰!」

六、責備:另一個常用技巧,去否定孩子。例如「你完全做錯!」

七、不贊同:比較少用的技巧,去肯定孩子,並加以讚同。例如「你真聰明!」

八、嘲笑:讓孩子覺得自己渺小。例如「你像個生番!」

九、分析:仔細找出孩子的動機。例如「你這樣做是出於恐懼!」

十、安慰:同情孩子,企圖使孩子不再沮喪。例如「不用擔心,上帝關上一度門,便替你開一隻窗的!」

十一、提出問題:詢問孩子一些問題,企圖找出原因。例如「你為什麼討厭英文老師?」

十二、說笑解憂:把問題引開,分散孩子注意力,讓他不再為問題煩惱。

用以上「典型十二種」溝通方法,毛病在於孩子從你的話中感受到你關心他和他的感受,亦不相信他有能力解決自己問題,正因這樣便引起誤會而引致溝通短路!下次再詳細分析,找出解決辦法。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榮譽顧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