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星期二

逃避與死讀書 - 若靜

2014年6月10日 - 信報

一些理念、價值觀的東西,在孩子很小時父母就應灌輸,慢慢就會形成他們自己的信念,在女兒很小時,我就開始對她說,只供她讀到大學畢業,因為我認為大學畢業已具備找工作的獨立的基本平台,如果還想繼續深造,那當然是好事,不過得靠自己賺錢供自己。

女兒大些的時候,她曾問我,喜歡讀書不是一件好事嗎?不是說只要她肯讀,父母就會竭盡全力供她的,為什麼大學畢業以後再深造就不供了呢?說實在的,很開心女兒能主動問我這些問題,這樣一來,彼此溝通就會更深入,也證明女兒經過自己思考不是一味聽從。

我認為大學畢業是進入社會鍛煉的最好年齡。常言道,初生之犢不畏虎,這年齡渾身是勁,有棱有角,即需社會這個大平台來磨練,過了這年齡段,這些特徵就不復見了。

再說不管是成熟度、知識層面,還是這年齡特有的激情,以及對未來的憧憬都令人尋覓到夢想,這也是實踐與理論結合的最好時機,也是獨立能力最強的穩固,這過程也是自己人生的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過程。

有了這個過程,你才更明白自己在哪方面的知識欠缺,自己的興趣在哪裏,自己人生的一條路如何走,如需要繼續深造,目標只會更清晰,學習起來更有效力和動力,並且是自己賺錢供自己讀書,那感受跟靠父母拿錢供讀書可完全不一樣,那有的是自豪與自信,所有這些不是誰能給予的,一定靠自己在實踐當中去獲取。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子女用讀書來逃避工作,他們害怕踏出社會,害怕找不到好工作,為逃避而選擇繼續讀書,父母也認為孩子愛讀書是值得支持的,覺得多一個學位,是競爭的資本,因此都很樂意繼續支持子女。

我有位朋友兒子已有兩個學位在手,還不想出社會工作,今年又跟父母提出想學獸醫,父母雖很困擾,還在舉棋不定是否供兒子讀獸醫。其實,到這份上,父母應堅決拒絕,更應讓兒子明白,父母的責任、義務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人的成長過程跟年齡是息息相關的,什麼樣的年齡做什麼樣的事,童年就應無憂無慮;青春期就當反叛;青年人就該有衝勁、追夢,這是成長的自然規律,只有遵循自然定律,才可做到心智合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