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

到底孩子有沒有病? - 嚴浩

2014年03月09日 - 蘋果

續昨)醫生對這位小朋友的診斷模稜兩可:「專注力不足,但非過動症,是亞氏保加症邊緣……」到底孩子有沒有病?這是個分界線,但以上的話根本就不是斷症,醫生似乎自己也未能說服自己,孩子的症狀可能根本還沒有形成病,可是馬上就把精神科的藥開下來了,有必要嗎?這是否一個負責任的行為?連我這種人都會及時上網瞭解一下最新的健康資訊,很容易就看到荷蘭「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研究中心」的發現:「食物是引起ADHD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百分之六十四有ADHD症狀的孩子是食物引起的。」

醫生在開藥之前是否可以多一份謹慎?在未能確診是病之前有一個灰色地帶,屬於"benefit of the doubt",即「從不肯定中帶來的利益」,大部分還沒有成為病之前的「病」都可以通過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得到改善,這就叫「從不肯定中帶來的利益」。

孩子媽媽:「……我才明白甚麼專業人士、醫生、職業冶療員、老師,都不能保護我兒,最後把關的是我自己。從那時起每天讓孩子吃些魚油丸,不間斷吃了兩年,我不再給兒子標籤,每人成長有快有慢,但都應該是正常。」

孩子媽媽決定自己把關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她是否知道這個關應該設在甚麼地方?社會上主流醫學從來把藥作為恢復健康的唯一手段,從來不教育大眾在病成為「病」之前通過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結果社會和個人都要承擔越來越重的醫療費用,健康卻未必得到改善。(待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