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日星期一

半空,還是半滿? - 馬露明

2013年11月16日 - 信報

當你看着一杯水時,你會覺得它是半空,還是半滿?人生觀較積極的人可能會說是半滿,較消極的人可能會覺得是半空。杯中水或許依然如一,不同的只是我們對它的觀感。很多人在看待自己的子女時也有這種半滿/半空的心態。

我非常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寶石,而且皆很聰慧,只是在不同面向表現出來。侯活.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框架,讓我們能在觀察和教育孩子之時,明白每個人都是被獨特地設計和創造出來。加德納的理論包括下列智能:

.語言(Linguistic)——關於語言及文字的智能

.數理邏輯(Mathematic-Logical)——關於數字及邏輯推理的智能

.視覺空間(Visual-Spatial)——對事物的外形和空間判斷的智能

.音樂(Musical)——關於聲音、音調、節奏和音樂的智能

.肢體運作(Bodily-Kinesthetic)──關於動作和肢體運用的智能

.人際(Interpersonal)——理解和與他人互動的智能

.內省(Intrapersonal)——了解自己的智能

.自然探索(Naturalist)——了解自然和世界的智能

不同智能組合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智能組合,例如一個小朋友能靈活地使用詞語和表達自己(語言智能),能夠清楚說出自己的感覺(內省),也能在體育運動上協調得很好(肢體動作);另一個小朋友則很有節奏感(音樂)和擅長處理數字(數理邏輯)。

我在工作上遇到很多孩子,每個孩子的智能都有趣得令我着迷。我很欣賞愛因斯坦這番話:「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假如你單憑一條魚的爬樹技巧來判定牠的能力,牠一生將會在相信自己是愚蠢的生活中度過。」

我曾認識一位擁有驚人語文能力的四歲小女孩,她甚至能閱讀八歲孩子都不懂的字詞,但社交能力不強;我亦認識一位能瞬間看出別人情緒的八歲男孩,他非常平易近人,但簡單的字詞也拼寫不來。誰比誰更聰明?我相信他們都非常聰慧,只是面向不同而已。

半滿欣賞角度

我相信問題在於很多人仍然以一套特定的準則來評價孩子的「智能」。傳統上對智能的定義不外乎是孩子的讀寫和數學能力(語言及數理邏輯智能),較少着重體育、音樂和社交技巧的能力(肢 體運作、音樂和人際智能)。

每個孩子都有一套獨特的天賦才能,取決於作為父母和教育者的我們如何把他們看成「半滿」,而非「半空」。這並不代表我們不用找方法幫助孩子改善他們較弱的地方,但假如我們經常集中在杯子的半空部分,便不能真正欣賞到他們的半滿。這或許是一個挑戰,而且不時會令人沮喪,因此每天我也會說這句話:「主啊,讓我把遇到的每個人都看成『半滿』吧!」

教育系碩士、JEMS Learning House校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