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1日星期二

不會吃蘋果? - 若靜

2014年1月21日 - 信報

讓孩子獨立,是許多父母對孩子最終的想法和期待,養兒育女的目的是為了能讓子女展翅高飛,有多高、多遠,就飛多高、多遠,獨立意味着不管未來遇到任何情況,都要自己獨當一面,獨立的背後也意味着冒險和勇氣,並且獨立是要在生活當中去實踐、磨練,才能獲得的,這是一個過程,在這獨立的過程中更需要父母的「放手」。

「放手,請快放手!」這是我對有正在處於獨立時期子女的父母的呼籲,千萬不要因自己的「不捨得」成為子女「獨立」的阻礙,這樣的事情在香港社會真的很多,因為父母的「不捨得」、「不放心」而剝奪了子女追求獨立的權利,倒也成了理所當然的藉口。每次見證這樣的事例真叫人感慨萬分。

有位朋友本意是抱着讓兒子學習獨立的思維,送兒子去國外讀書,但兒子一離開她,她就像掉了魂似的,以淚洗面不特止,從早到晚給兒子打電話,以致學校覺得孩子用電話太多而保管他的電話,只在中午時給他,這位母親完全接受不到學校的做法,在與學校的交涉過程中,同時也帶出她兒子很多的問題。

例如孩子不會吃蘋果、三文治等,學校經了解後得知,他只吃切成一片片的蘋果;吃三文治時,他怕弄到身上很髒,還有他身上總是散發出一些異味。

校方最初還以為他沒有洗澡,原來他有洗澡,只是沒換衣服,因為沒有人將換洗的衣服拿給他……因他生活上有這些問題,以致於同學們都不愛跟他相處。

最後,學校要求這位母親相信他們,請她放手交給他們去訓練。這位母親對這些情況直認不諱,也承認自己以前過度的呵護照顧,令到兒子喪失獨立生活能力,但還是接受不到學校沒收孩子電話,而令自己沒辦法隨時跟孩子聯繫,這樣令她很不放心,就這樣處於僵持狀態。最終,可憐的孩子出去兩個月就被媽媽帶回香港了。折騰來折騰去,最受折騰的是自己的兒子,事到如今,我相信朋友有過後悔,但無補於事,這是不是因愛變害的又一鐵證呢?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父母將不安投射在子女的身上,父母以這種自以為對孩子的愛,來解除自己的焦慮,但給孩子換來的是傷害和壓力,「放手」才有空間讓孩子獨立和成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