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星期三

大學畢業生理財(七):投資三大守則 - 張公道

2013年4月24日 - 信報

世間教人投資的書籍,多如恒河沙數,很多當然有參考價值,但要將投資的原理以簡單的文字寫出,個人頗屬意以下三點:

第一,手上必須任何時刻都留有現金,因此年輕人須有計劃地儲蓄,積累到一筆資金,才能談投資。

第二,任何資產都應採取低買高賣的策略。如何鑑定高低?可留意該類資產的價格,與長期平均價比較,是處於哪一個位置。若然遠低於過去五年或十年的平均價,其時購入,風險甚低;相反,倘若處於接近歷史高價的水平,則宜沽出,而非買入。但世間的普羅大眾卻往往反其道而行,焉能賺錢?

何以群眾往往反其道而行?因為傳媒、大行及一眾專家,都是在高價之時才一致唱好,市場氣氛熱烘烘,人人覺得安全兼易賺錢,於是全面投入,結果當然是一網成擒。

第三,滿街鮮血,人人怕得要死之時,施施然入市可也,此乃買東西的最佳時機。

1967年爆發暴動之時,一些人撤走,但亦有人乘機入市買地產項目,一些華資地產大戶就是這樣逐漸建立王國。

1982年中英就有關九七問題展開談判,樓股大跌,該段時間入市者,獲利以倍數計。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樓股又大跌,香港有變成死市的危機,當年入市者,成績如何,有目共睹。

上述三次危機的經驗,充分印證此一投資原則的真確性。區區亦有多少經驗可以分享:1989年6月4日晚,個人通宵看電視,留意天安門廣場的情況,並與美國的一名長輩通電話。後者提出,若然港股大跌,不妨入市買貨。翌日本報的「投資者日記」,曹公(仁超)亦有此提議。

個人並無買股票,但剛巧當時所租住的樓宇約滿,決定自行置業,遂於7月購入一個港島東區某大屋苑的900餘方呎單位,售價140餘萬元,該單位現時市價超過1000萬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