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星期五

用功謙厚立本,不驕不燥樂樂 - 林行止

2013年3月19日 - 信報

一、不知道你媽媽有沒有告訴你,在你二歲生日的時候,我在這裏寫了一篇題為〈樂在其中 妙在無窮〉的短文,述說做祖父的樂趣,當時我這樣寫道:「對於小孫女的『教育』,內子和筆者早有『預謀』,決定撒手不理,說得好聽點,是落實自由放任『哲學』,由她的父母去積極干預好了。我們這種決定非非理性,因為對小孩來說,『身教』已足,想小女當年入讀小學時,二十六個字母只識其半,但不及二十歲,她便大學畢業。可見放任自由並非沒有好處。」

話雖如此,這些年來,我,特別是你婆婆,均於有意無意間,對你灌輸一些「做人的大道理」(也許不少已過時),金錢不能購買因此時間最寶貴的觀念,便是最主要的一環;你每年生日我都對你這樣說一次—過了(比方說)五歲的生日,這個生日便不再存在,明年過的是六歲生日,這說明時間無法追回,因此千萬不要浪費一日少於一日且絕對不能增加的時間。這點淺顯的道理,相信你是完全明白的了。這些年來,你各方面的成長,俱很令我們滿意甚至感到驕傲,雖然你的言行舉止,在我的心目中,仍是一個小孩,但偶爾看你的「作文」,特別是參加英國公開比賽的得獎作品,則覺得你的心智已頗成熟,於天馬行空妙幻無常的想像中,可見邏輯性不弱的思維,而且能夠技巧地把若干正面訊息注入你創造的人物之中。因此,現在趁你生日,也許是和你談談另外一些讀書、做事原則的最適時刻。

除了要珍惜時間,專注(無論是讀書、寫作還是玩耍)絕不可忽視。這裏引述我國一則「寓言」,看看「故事」,你便應領會不為外物誘惑分神,專心做事、讀書的重要。明朝文人(當時不稱作家)王兆雲在一篇短短一百數十字的〈猴奕〉說,有二個仙人每天在高山大樹下奕棋,一隻老猴子坐在樹上觀棋,過了不少日子,牠已掌握下棋的奧妙;當仙人不再來的時候,猴子跳下大樹,擺了棋子,和樵夫、村人對奕,而每次猴子都贏了;地方官為討皇帝歡心,把這隻棋藝高強的猴子送給皇帝,他下令臣子和猴子下棋,結果滿朝文武,都非猴子的敵手,皇帝十分震驚,不得不把正在坐牢、擅長下棋且足智多謀的大臣楊靖特赦出來與猴子對奕。楊靖當然同意,但要皇帝賜給他一盤水果,他把它放在棋盤旁,下棋時,牠看見鮮果,垂涎欲滴,不能集中精神,結果三盤皆敗於楊靖之手。這隻「心牽於桃」(一心想吃桃子)而不能專心下棋的猴子,便被皇帝殺掉。

這個「故事」,說明心無旁騖、專心致志(這可能是你比較缺乏的)的重要。猴子雖然聰明,卻欠缺人的智慧,在關鍵時刻做出符合動物本性(animal spirits)但在人類看來是非理性的決定。

猴子畢竟不是「萬物之靈」,不會計算「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不知如何作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取捨」(trade-off),遂做出被人類視為非理性的選擇。猴子不是人,奕棋的「故事」雖然極有啟發性,因此不足為法,讓我舉另一個例子。春秋時代(公元前七百七十年至四百七十六年)伯牙學琴的傳說,應該很有說服力。伯牙隨名師學琴三年,掌握了一切高超技巧,就是無法全神沉浸在音樂境界裏,由於心存雜念,不能夠奏出樂曲應有的高妙境界;他於是遵從老師(成連)的建議,摒棄所有,赴寂靜無人的東海蓬萊山(傳說中的仙山),坐在海濱彈琴,「聞海水澎湃,林鳥悲鳴」,心無牽掛,完全沉醉於琴音之中,終成一代大師。伯牙學琴有成,但他放棄了正常生活,這是他的選擇,他這種「取捨」是否正確,因人而異(因為人的「機會成本」有別),但他因為彈琴時「情之專一」,終成絕世妙手!

專心致志之外,「勤力」更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人人知道的「三分天才七分努力」,說的便是有天份亦要加倍努力才有所成;古人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大有道理。我國歷史上「最勤力」的人,首推以「合縱連橫」抵抗秦國出名的外交家蘇秦(死於公元前二八四年),晚上讀書為了不打瞌睡,他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另一全神貫注於讀書的「古人」是高鳳(東漢人),他的妻子在庭院曬麥,要他「驅雞(鳥)」,但他沉迷於看書,連下大雨亦不知道,結果「潦水流麥」,讓雨水沖走了他們一家賴以過活的小麥;他後來成為大學問家……。你喜歡的「披頭四」,未成名前的「掙扎期」亦非常努力,勤於排練之外,不計酬勞、不論地點,只要有機會便傾力演出,這段時期長達七年之久。當代名作家格力威(M. Gladwell)數年前寫了一本評論成功人物的奮鬥史,「一萬小時法則」(The ten thousand-hour rule)是他的結論,以之形容幾乎所有大有所成的人,都在一段不短期間內不計收成不懈工作!

專注和勤奮(不浪費任何時間),對於思想漸趨成熟的你來說,特別重要。

二、看情形在不久後,你會赴英國上學。我和你媽媽均曾在那兒生活過幾年,對英國和英國人總算有點皮毛的認識。不知道你媽媽如何把她的「英國經驗」傳授給你,下面是我的二點「經驗之談」和一點你赴英後要親身體會的事。

甲、學好中文 我們中國人的智慧,絕不在其他人種之下,我在第一部分刻意舉了我國古代「寓言」和歷史人物的實事,便在證明這種觀察的正確性。換句話說,多學一點中文,對你的求知應大有幫助,而且和英文作品比較,你會為中國文化多姿多采而感到做中國人的驕傲,同時為識中文感到幸運!我常常對你婆婆和你母親說,二十世紀上半葉赴外國(歐、美、日等)留學的中國學生,大都有不錯的成就(不少且有大成就),所以如此,大體來說,是他們讀飽中國經典後才放洋,有了精深博大國學的底子,他們便能融滙貫通,把「西學」據為己用,不少且能成一家之言。事實上,你雖然英文遠勝中文,但要與出世講英文用英文做夢的人競爭,在言文上肯定有點吃虧,要怎樣「補拙」,我想掌握好中文知識,你便有他人所缺的優勢……。和在香港天天碰上中文因此於潛移默化間學得不少中文不同,在英國日常所說所見所聞都是英文,因此,向來不贊成不主張你補習的我(和婆婆),亦建議你若赴英,要設法聘請中文(最好講普通話的)老師,每周「惡補」二三小時!不過,最重要的也許是,你要「溫馨說服」你婆婆,把這些年來她斷斷續續(我從未見過她有如此耐性)教你的「中文文選」,編彙成冊,讓你在英國有機會溫故知新。

乙、別放棄學習樂器 學習樂器(不管哪一種樂器),不是為了未來當職業樂手或在什麼聚會中表演博取掌聲,而是排遣寂寞的最佳辦法。為什麼要學音樂的原因,可以說上半天,但以我的經驗,學樂器有實際功用,它是你終身的良伴。人,尤其是身處異域,難免會有感到孤獨、失意、沮喪甚至徬徨無助的時候,此際讓你「平安過渡」的,莫如閉門攤開樂譜彈彈你所學的樂器,這樣會令你的心情很快恢復「正常」;不僅如此,在煩悶時,你可不動聲色地藉默默「背誦」樂曲打發時間……。我在將近七十歲時還突然發覺,「默誦」樂曲是訓練記憶力的最佳方法。因此不論多忙,不要放棄音樂。

丙、體會英國人「深藏淺露」的特殊性格 去英國讀書,當然什麼都要學,然而,以我的經驗,英國人獨有的understatement最值得學習;四十多年前我便寫短文「介紹」。這些年來,愈來愈覺得這種性格之可貴。這個字我嘗試過不同的翻譯(曾考慮過譯為「厚積薄發,」,但以為不完全達意),當然亦遍查手頭的英漢字典,均未見滿意的翻譯。現在我把它譯為未之前見的「深藏淺露」。

大體上說,understatement是指說話有餘未盡,即不是被問及某事時便如數家珍,而是不僅不作誇大之詞,且只說出你認為談話對象應知道的部分事實,注意,此中並無半句虛言(假話),一些字典把這個字譯為「不實陳述」或「吞吞吐吐」,是不知此字真諦的誤讀。我把之譯為「深藏淺露」,重點在「深藏」上,那意味無論什麼物事,你都要有豐富的常識,如此才能稱「深藏」,而「淺露」的意思是不必一見面便把你所知的一切(尤其是你的「威水史」)嘩嘩啦啦,和盤托出!

在另一些場合,比如是遭遇不如意甚至碰上危機時,understatement則有「處變不驚」的涵意。面對逆境,慌張失措大聲驚叫,不但於事無補,且會令情況愈趨混亂以至失控,進而闖出更大禍事。一個最佳例子發生於一九八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當日一架英航客機在吉隆坡上空陷入火山灰中(印尼火山爆發),四部引擎故障,飛機失去動力,有墜毀的可能;此時機長(駕駛員)以簡單的英語、平靜的口吻向搭客報告實情,並說機員正在全力維修,「希望你們不要太擔憂(distress)。」在這種可能機毀人亡的危急之際,機長若大驚失色,高呼危險,肯定會引起機艙大亂,令情況愈難收拾;他的「處變不驚」,淡定自若,起碼可使搭客鎮定冷靜,便在他們尋思究竟發生什麼事的時候,引擎恢復運作(當然亦可能無法修復墜機乘客在比較平靜的心境下一命嗚呼)……。這位機長艾力.穆迪(Eric Moody)的「冷處理」,三十多年後,被視為充分發揮understatement性格的典型。

觀察、體會英國人這種獨有的天性,對你性格的形成,必有裨益。這篇文章寫得太長了點,你得慢慢咀嚼、消化,這頗費時間和力氣,但天下沒有免費午餐,無論做什麼事,欲有所得,都得付出代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